0010654207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自己的孩子,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他 們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處,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你可以努力像他們 一樣,但是千萬不要要他們像你一樣,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紀伯倫

這本書買了以後一直沒時間看,趁著端午連假看完,
結果心情變得像那幾天的天氣一樣,
看似晴朗無雲,下一秒卻又滂沱大雨。

我認為所有人都該看看,無論是已經當父母的,
有可能當父母的,即將當父母的,不當父母的也是。

有時候我常想,我們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用意是什麼?

「老師妳不懂,妳還沒有自己的小孩,等妳當媽媽了就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對她。」很多家長在我試圖想請他們不要控制孩子的思考和生活時對我說出這句話,如果妳覺得耳熟,千萬別覺得是針對妳,因為不只妳,有好多人都這麼說過。

確實,我還沒有自己的小孩,也還沒有當媽媽,但會不會這也同時是個好的觀察點?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抽離媽媽與孩子之間的羈絆,去思考這樣的關係是否失衡?

畢竟,親情有時候也如愛情,都是挾以愛的名字經營,卻往往當局者迷。

我明明就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聽話?
我是擔心你,因為我知道你這麼做會受傷。
你還小,容易迷失,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你不懂,我們是因為愛你才會管你。
你做的事情我們也曾做過,所以我們確定那樣是不好的。

因為愛,所以我們擔心他受傷,害怕他跌跌撞撞,不願意他做著一些明知道是不對的或者明知道注定失敗的事情。

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會不會我們也無形的成為了一種控制,一種壓力?

當父母,真的太難,這是一生都要面對的課題,而且不能重來。

你害怕做得太多變成控制,也害怕做得太少變成放縱,有時候被罵管太多,有時候被說都不管,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就並不是用來成就父母,但大多數人都用孩子的成就來評價父母。

如此矛盾,如此,令人難以找到平衡。

愛,應該是善的,但它往往變成惡的利器,用來傷人,卻看起來華麗且正當。

「爸爸,如果以後我們的孩子成績很好,能考上台大的最好科系,但他堅持想當藝術家,不去念書,可能想讀比較沒那麼好的學校或者想出社會工作了,你會怎麼辦?」
「嗯......我可能會尊重他的選擇,不要管他那麼多,讓他選擇自己的人生。」
「那如果他花了四五年,到頭來發現他根本不適合,最後失業或者沒念完他選的學校,怎麼辦?是不是我們當初就應該要讓他做出比較安全的選擇?」
「如果真的那樣也沒辦法啊,他的選擇,他要承擔。」
「但他失業在家,我們也要照顧他啊,或者他不要在家,也可能在外面流浪,最後可能甚至做出傷害社會的事情,那怎麼辦?就會變成我們沒把他教好。」
「嗯......所以當初在他要選擇之前,我們可以好好跟他討論,陪他一起分析狀況,讓他瞭解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如果他還是有自己的想法,那就真的只能尊重他了。」
「那如果以後我們的女兒在國小就談戀愛,你可以接受嗎?」
「可以啊,為什麼不行?」
「那如果有性行為?」
「防不勝防吧,我們必須得教她觀念,不然,至少也要知道怎麼保護自己。」
「但我不能接受性行為,我能理解她會想談戀愛,可是我希望關係還是單純點,到能為自己做決定時再做其他的事情。」

這是我看完書以後,在車上跟先生的對話,雖然還沒有孩子,但為了未來可能會來到我們家庭裡的那個人,我們很努力的在思考。

唉,當父母真是太難,我只能再三重複這件事情,並且深深嘆氣。

希望大家都讀讀這本書,如果讀了以後,發現你正是這樣的父母,可以好好想想自己這麼做真的是對孩子好的嗎?如果讀了以後,發現還好你不是這樣的父母,那就警惕著自己,也再多體諒體諒不同教養方式的想法吧。

要時時提醒自己:以愛為名,也可能行惡魔之事。

arrow
arrow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