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好文共享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創作力高低,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後天培養亦十分重要。尤其文字方面的創造力,後天環境的影響至為關鍵。父母從小為孩子營造文字創作的氛圍,孩子在作文、閱 讀理解以至日常溝通方面的能力必然大增。要提升孩子的文字創造力,先不要急著進行各種操練,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以下幾件事,能力自會提升。

1. 經常和孩子一同回憶生活點滴

文字源於生活,如果孩子習慣把日常生活上的回憶及經驗用語文去組織、整理並表達,他寫文章的能力也會提高,因為兩者的思路是相通的。因此父母應多鼓勵孩子回想日常生活,並將特別開心或有特別意義的經歷與父母分享,除了能促進情感交流,更可提升孩子組織和整理資訊的能力。

2. 仿作金句

仿作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訓練,同時也能提升創作力。很多補充練習裡雖然都有仿作句的訓練,但更有效和好玩的方法是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 金句,特別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某著名藝人說過: 『中國人是要管的』。這句話當時很多小朋友也覺得很有趣,家長可跟他們開玩笑說:『你這頑皮鬼是要管的』。這時孩子們相信不用鼓勵,也會有很多仿作句冒出 來。這類句子或許文學水平並不高,有些甚至品味惡俗,但在仿作的過程中,孩子學習創作,對提升創意甚有好處。

3. 一同創作故事

大多數孩子都愛聽有趣的故事,閱讀或聆聽有趣的故事時,往往會激發他們的創意,並嘗試構思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父母可鼓勵他們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然後一 齊將零碎的構思化作較為完整的故事。初時創作過程可由父母主導多一點,之後慢慢交由孩子自行創作。父母更可鼓勵孩子用文字或圖畫的方式紀錄,再演繹給父母 聽,從而加強其繼續創作的動力。

4. 多討論身邊事物

我們身邊總不乏有趣的事情,父母可以與孩子多聊眼前發生的事情,從而提升其觀察力和語文組織力。

5. 想像將來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教專家周育如指出,現代父母碰到孩子犯錯,大多會要求他們道歉,並開始不斷講道理,但這種做法沒有讓孩子真正體認到做錯事要承擔後果,等於沒有達到管教的目的。

最近我的學生到學校去當實習老師,回來很感慨的分享,覺得現在的孩子很難教。案例是,有個學生做錯事時很快的說了「對不起」,但當她要求那位學生收拾善後時,那位學生居然很不高興的回她「我都已經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樣?」讓她非常錯愕。

這讓我想起半年前的一個經驗,那天約莫是假日,我和家人到餐廳吃火鍋,隔壁桌的孩子吵鬧不休,不一會兒,兩個孩子還離開桌子互相推打,推著推著可能一時失 手,把我們這桌的火鍋菜盤推倒在地,還好是塑膠盤子,沒摔破,但菜掉了一地。孩子的父母看到了,立刻大聲訓斥孩子,要求孩子道歉,兩個孩子說了「對不 起」,然後他們就回座位去了。我開始跟兒子一起蹲下來撿菜,邊撿邊抬頭看到那兩個孩子正在看我們,我問他們「你們要不要來幫忙?」兩個孩子愣了一下,較大 的孩子回答「可是我們已經說過對不起了。」較小的孩子則轉過頭去看媽媽,他媽媽看了我們一眼,說「眞的很不好意思哦!」然後叫兩個孩子坐好,開始嚴正的對 孩子講道理,說了包括不應該亂跑、要尊重別人、不應該影響到別人、做錯事要說對不起……就這樣,一直到我和兒子把地上的菜葉撿好,並有服務生過來清理為 止,隔壁桌就邊看著我們收拾邊訓斥孩子,但沒有一個人過來幫忙。

我在想,我的實習學生遇到的那位「我已經說對不起了,否則你還要怎樣?」的孩子,當他更小的時候,接受的教養方式大概就是這種「說對不起加說理」的管教方式,而這種管教方式顯然是有問題的。

光打罵和光說理都不對

近幾年,隨著少子化和父母教育程度升高,我觀察到一個現象,父母們愈來愈不用打罵的方式教孩子,而傾向於用「講道理」的方式處理孩子的犯錯行為。標準的模 式是,當孩子做錯事時,先要求孩子要說「對不起」,然後很仔細的告訴孩子他錯在哪裡,為什麼這樣做不對,當孩子道了歉,也表示理解及同意父母的說理時,這 個管教就結束了。

但是這整個過程中,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年幼的孩子因為經驗不足,原本就很容易犯錯,重要的是,當他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如何回應他,將影響下一次他犯錯時的反應。如果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時用打罵的 方式回應,孩子整個感受的焦點將是自己的恐懼,很難去對事件本身進行反省;但是,如果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就是要求他道歉,並不斷的講道理,孩子學到的是, 我做錯事只要說「對不起」再被叨唸一番,其實就沒我的事了。比較這兩種管教方式誰也不比誰高明,因為同樣都沒有達到管教的目的。

讓孩子為犯錯行為負責

孩子做錯事,父母管教重點應該是讓孩子體認到他做的事造成什麼後果,更重要的是,他必須為這件事的後果負起責任。例如,孩子因為邊吃邊玩而打翻了碗盤,父 母不必大發雷霆,但要讓孩子負責把打翻的東西收拾乾淨:教他收,盯著他收,不收完不可以去做其他任何的事,堅持到底直到他清理完畢為止,下次他就會知道, 吃東西要好好吃,否則要收很久。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孩子說故事時,用4層次提問法助孩子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除了單純將內容看過一篇,最重要是能夠理解當中的意思。那麼,怎樣才為之理解呢?父母又可如何幫助孩子深入理解讀物呢?

根據The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閱讀理解分為4個層次,由低至高分別為提取訊息、推論訊息、詮釋整合和比較評估。

層次1: 提取訊息

閱讀最起碼就是要找出文中明確表達出來的訊息,例如場景,發生的時間和事件。家長說故事時可用6W講故事法,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基本內容。例如問孩子故事中的場景在哪裡發生,主角是誰,劇情經過等,都可讓孩子對各種資訊更加掌握。

層次2: 推論訊息

比提取訊息更高層次的閱讀就是推論訊息,讀者可從各段訊息中推斷出彼此的關係,例如某事發生的原因,各人物的關係等。家長說故事時可多鼓勵孩子想想為什麼劇情會這樣發展,以及每件事件發生的原因,藉以增強孩子推論訊息的能力。

層次3: 詮釋整合

到了這個層次,讀者應能歸納全文訊息及找出文章的主題,亦能掌握故事的調性(快樂、悲傷等)及各人物的特點。父母可在故事完結後,請孩子嘗試歸納故事重點,例如可問孩子最喜歡故事中哪個部分或哪一個角色,並說明原因,從而讓孩子嘗試整理故事內容。

層次4: 比較評估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愛亞

 

第二節課下課了,許多人都搶著到學校門口唯一的公用電話前排隊,打電話回家請媽媽送忘記帶的簿本、忘記帶的毛筆、忘記帶的牛奶錢……。

一年級的教室就在電話旁,小小個子的一年級新生黃子雲常望著打電話的隊伍發呆,他多麼的羨慕別人打電話,可是他卻從來沒有能夠踏上那只矮木箱,那只學校放置給方便低年級學生打電話的矮木箱。

這天,黃子雲下定了決心,他要打電話給媽媽,他興奮的擠在隊伍裏。隊伍很長,後面的人焦急的捏拿著銅板,焦急的盯著說電話人的唇,生怕上課鐘會早早的響起,而上課鐘終於響起;前面的人放棄了打電話,黃子雲便一步搶先,踏上木箱,左顧右盼發現沒人注意他,於是抖顫著手,撥了電話。

「媽媽,是我,我是雲雲……」徘徊著等待的隊伍幾乎完全散去,黃子雲面帶笑容,甜甜的面對著紅色的電話方箱。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袁瓊瓊

早上看到資優生燒炭自殺的新聞。很小的孩子,才 15 歲。買報紙的地方是 7-11,兩個店員都很年輕,看上去頂多二十出頭。我問他們:「你們小孩子能不能了解他為什麼會自殺?」
兩個人跟我說了滿多的。
報紙上登了很多人的意見,家長的,醫生的,專家的。奇怪的就是沒有人去問其他的,玩《曙光 Online》的孩子,尤其是只有15歲的孩子的意見。
要知道這個 15 歲的男孩為什麼會自殺,不是應該跟他同年齡同背景同喜好的孩子最能懂嗎?

我家小孩也玩線上遊戲。看到這個消息,三個人共同意見是:
1.一定會有大官要來禁止線上遊戲了。
2.許多作父母的作師長的,對孩子玩線上遊戲一定管制更嚴了。
3.玩線上遊戲被當成為小孩學壞或自殺的入口。好像是因為沈迷線上遊戲,才導致孩子們的負面傾向。導致他脫離現實,反社會....等等等等。

我不玩線上遊戲。不過說實話,我有親戚玩線上麻將。看她打麻將時跟那些不熟識的網友互動的不亦樂乎,寒暄招呼打屁調情飛來飛去。她說她每天都要去摸上幾 圈,偶而無法節制時會玩上十幾個鐘頭。阿麻將就不是線上遊戲?一定是小朋友玩的才叫做線上遊戲?我親戚因為和我一樣老人家,所以沒有人去把她電腦鎖起來。 不然我猜她大半也會燒炭自殺。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中,捨不得什麼?一位運動員也許會說 ,捨不得看著自己漸漸不支,將體壇地位交給下一代。一位歌星也許會說,捨不得自己老去。一位廚師也許會說,捨不得自己的作品被賤踏。大部份的人應該會說,最捨不得離開,離開心愛的事物,離開心愛的人-

 

不知怎的,我卻說,我捨不得看他們捨不得。

 

不是我自居聖人,將自己優雅地安置高處。也不是因為我刻意美化自己,要自己鶴立雞群。更不是因為我過度的浪漫,脫離世俗,悠然地嘲笑他人的愚昧。我反而覺得,就是因為自己陷進世間太深,才有機會看清這世間。

 

還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參加喪禮,亡者雖不是近親,我卻因著喪禮的氣氛而哭得一塌糊塗。後來幾天,那些哀悼的音樂、眾人的表情和死者的面容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後來,我終於受不了日積月累的哀傷,叫自己去看生命中美好的事物,而當我真正的睜開雙眼時,我試著去看每一件令人難過的事背後的美好之處:朋友的離別,其 實是重新面對自己,獨自迎向未來的機會。離開心愛的事務,就像清空口袋,才能裝更多東西,體會不同的喜悅。時間溜走則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把握。那時我才知 道,捨不得,還是得捨。乾脆捨得,捨。就成了得。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恰似一座巍峨輝煌的宮殿,眾多瑰琦珍寶,鵝黃、鴉綠、紫艷、浮金…..樣樣五光十色,耀人耳目,令人款款眷戀,難以割捨。但在人如白駒過隙的一生中,往往難以將廣袤天地的種種風情採盡。這時,我們就得面臨「選擇」。而在抉擇之時,那依依繾綣的「捨不得」之情,便會在你我的心湖上盪起波波漣漪……

 

猶記幼時,我的生活是如此繽紛燦爛。活動的範圍雖是不出街巷,但我卻能穿越時空的隔閡,徘徊於一池萍碎、落紅難綴的雨後西湖,或是屣倚在黃鶴一去、白雲千載 的黃鶴樓。甚或抵達未來,登上人類文明的顛峰。那帶領我遨遊錦繡乾坤的,便是「書籍」。在斑駁的扉頁間,我徜徉縱覽、游目騁懷,翱翔在遼宆的大千世界中,樂而忘歸。

 

但有一天,媽媽卻突然說要把家裡的藏書悉數捐出。那時的我一聽到這晴天霹靂的 消息。便恐懼得宛如天將誅地將滅,百萬的不捨之情好似共工發怒,連同著傾盆而下的淚水奔湧而出。在我的記憶中,那些秦時明月、漢家陵闕的睡前時分是多麼的 幽靜美好。那些在桃花源畔、長生殿前度過的晌午又是多麼愜意,而今而後,這些快樂時光將只能存留在回憶之中。想到這裡,我不禁向媽媽賭氣,堅絕否決。

 

媽 媽見我頑強的樣子,對我緩緩地說道:「書籍陪伴你的日子,卻實給你帶來許多喜悅。但想想看,在深山之中,或是蠻荒之地裡,有多少個跟你同年紀的孩子,沒有 辦法享受到同等的歡愉呢?」這一番話彷如當頭棒喝。我開始思考,難道只有占有才是永久的享受?分享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獲得?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茫茫的大千世界裡,總有幾件事物會縈繞心頭,會占據生命中重要的位置,而一旦面臨了失去,那,將令人多麼捨不得,多麼痛苦。我所捨不得的,是我的手機。

曾經,它是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高科技的產物總帶給我許多美好的時光,面對枯燥乏味的書本,只要輕輕一觸,聲光刺激便源源不絕地從虛擬湧向現實中的我; 參加無趣兄長的典禮,只要緩緩一滑,山水人情便接二連三地從萬里外呈現到我眼前。食衣住行、育樂醫療,總在我掌中乾坤裡各放異彩,這時代的先驅,儼然成為 我度過漫漫長日的唯一伙伴。

然而,那一天,當我踏破鐵鞋也覓不到我那支手機時,噩耗宛如春雷般晴天霹靂地打響了悲哀的黃鐘,腦海裡一片混亂,僅剩驚人的嗡嗡鳴聲尚存些微規律可 尋。此後幾週之內,我似行屍走肉般,體會不到外界的消息與脈動,心裡只不斷告訴自己:「我捨不得……」捨不得那人工智慧帶給我的歡愉;捨不得那電子機械帶 給我的乾坤;捨不得遁入聲光構築的世外桃源的快樂;捨不得徜徉虛幻為一切的伊甸仙境的舒暢……,那時,我真的捨不得!

直到偶然翻開莊子一書,才發現遺失原來不是生命的盡頭。書中提及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這樣,才能真正擺脫外界的束縛,才是真正達到「無待」的最高境界。

忽然,我瞭解了。原來遺失了手機,反而獲得了更多。我拋開了久久困我的囹圄,粉碎了旦夕阻我的羈絆,迎向實際的世界。我不再感到不捨,反而深覺慶幸:我終於能夠打開雙眼觀察路邊的花草樹木;張開雙耳聆聽眾人談話的清音,我的五官重新甦醒過來,我的人生,更加幸福!

於是我體會到,人就像一株大樹,有許多枝幹可以承載事物。掛上越多不必要的雜物,樹就生長得越差;拋開越多枝微末節的小事,樹才能自由地茁壯。所以,我徹底忘卻了電子的誘惑,任自己的心靈自在發揮,我不再捨不得,反而脫胎換骨,享受彩色的嶄新人生。

所謂「有捨才有得,不捨怎能得」,確實是亙古不易的道理。雖然那次捨得十分意外,我所得到的,卻是面對未來大千世界的一份曠達胸襟。(台師大心測中心提供)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落入任何極端,不落入極端是最高的戒律。

換句話說,既不做吸煙者,也不做驕傲的不吸煙者;

不做說謊者,也不做極其傲慢的不說謊者。

即使在世俗理念裡,極端的戒律可以讓你的傲慢膨脹。

(宗薩欽哲仁波切)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尖刻的嘲諷你,你馬上尖酸的回敬他。

有人毫無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馬上輕蔑的鄙視他。

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馬上加倍證明你更厲害。

有人對你冷漠,你馬上對他冷淡疏遠。

看,

你討厭的那些人,

輕易就把你變成你自己最討厭的那種樣子。

這才是「敵人」對你最大的傷害。

(七葉佛教書舍)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人爬山的時候,你何不去看水。
別人看水的時候,你何不去美術館。
別人去動物園的時候,你何不去圖書館。⋯⋯

在我們的城市,如果要有一則座右銘,就是──
不要一窩蜂。

(隱地)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母親在跟小魚老師分享德國教育,他說:在德國的一位老師在開學的第一周來家庭訪問,老師禁止父母做的五件事:

1.不可介入孩子的作業
2.不可擦掉孩子寫錯的字
3.看見孩子的作業有錯誤,不可以說破,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4.孩子不會造句,不要協助他,要讓他自己思考
5.不可在孩子寫作業時坐再一旁監督

德國老師很有意思的一段談話,這位母親他問老師說:請問老師那麼不看孩子的作業,我還算一個認真的媽媽嗎?

老師說:是的,因為你沒有剝奪孩子的學習機會。

那位母親又問老師說:那麼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我能做甚麼呢?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猛眨眼睛、裝鬼臉、搖頭晃腦、突然大叫……他不是故意的,很可能是妥瑞兒。什麼是妥瑞氏症?需要治療嗎?當孩子確認是妥瑞兒時,家長、老師該怎麼辦?

 

中部一位妥瑞症國中生在上課時突然大叫,嚇到懷孕的老師,學校因此規定他上課咬原子筆,以免影響秩序,一咬就是三年。高雄市鳳山高中一位妥瑞症學生參加大學指考時,身體不自主的扭動被監考老師誤認為作弊,給他化學零分。經家長據理力爭,大考中心最後還是扣了他五分。

這些妥瑞症孩子所受的不當對待,看在所有家長眼裡都深感心痛,更別說那些飽受誤解之苦的妥瑞兒與家長們。台灣有將近十萬名的妥瑞人,需要我們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你是否曾遇過,每三秒鐘脖子要抽搐扭動一下、每兩秒鐘嘴巴會吠叫鬼吼一聲的妥瑞兒?治療妥瑞症權威、林口長庚兒童神經科醫師王煇雄指出,妥瑞氏症候群 (Tourette's Syndrome)是一種神經生理基礎的毛病。雖致病機轉仍不清楚,但目前許多證據指出可能源自於腦部基底核多巴胺的高度反應,導致患者反覆出現不自主的 動作或聲音,醫界一般稱為tic(見附表)。

妥瑞症的全球發生率約是每兩百人就有一位,台灣的男女比例是九比一,合計台灣有高達十萬名的妥瑞人,族群不算小。妥瑞症分為動作型tic、聲語型tic和 混合型tic。常見的表現為快速而短促的眨眼睛、噘嘴巴、裝鬼臉、聳肩膀、搖頭晃腦等動作,以及清喉嚨、擤鼻子、大叫、發出類似髒話的短促或複雜聲音。

 

三要點,認識妥瑞症

一、妥瑞兒的症狀會轉好,不一定要接受治療。

妥瑞兒多在五到七歲左右被確診。症狀在青春期達到高峰後,有三分之一的妥瑞兒症狀會完全消失,三分之一的症狀會逐漸減輕,只有三分之一的妥瑞症狀會持續到 成年。關鍵期是在青春期前及早發現並治療。王煇雄指出,其實只有不到一○%的妥瑞兒因為症狀嚴重到影響生活才被注意;大多數的妥瑞兒症狀輕微,唯有在家心 情放鬆時,才會顯現tic症狀。這些隱性妥瑞兒從未接受治療,只需家人親友的心理支持即可。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健康雜誌2011.05文/吳宜亭

孩子對於寫日記或作文一竅不通嗎?,
在書桌前絞盡腦汁,也只能勉強擠出幾個字?
看看專家怎麼引導孩子快樂寫作文!

很多家長最怕學校老師出作文、寫日記或心得的作業,常常孩子想半天,仍寫不出幾個字,最後,往往淪為家長唸一句,小孩跟著寫一句的「慘狀」。

以創意教學知名,也常受邀演講談論創意教學的退休老師宋慧慈說,「家長沒有找對方法,當然會覺得教小孩寫作文或日記很痛苦,其實用對方法,小孩可以洋洋灑灑寫一大段。」她強調祕訣是「有效的提問」,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答案。

問對問題
激發孩子創意聯想

想寫好作文除了大量閱讀、書寫外,宋慧慈建議家長可運用「意識會談」,教導小孩寫文章要思考的層面,以及循序漸進的提示步驟:

1.問小孩看到作文題目想到什麼:記憶性問題,要孩子描述狀態,如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

「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什麼問題?」父親回答

「爸,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 父親生氣的說著

「我只是想要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著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塊美金。」

「喔」小孩低著頭這樣回答著。

小孩說:「爹地,可以借我10塊美金嗎?」

「如果你問這問題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或東西--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剎那都像一篇極短篇:沒有起始,沒有終結。

因此,那挑選出來的一剎那就比較特別清新而淡遠,比較特別苦澀而又甘香。

2.人生也許就是這樣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順著天意的,
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覺得悲傷,甚至也可以有一種淡淡的喜悅,
就像這風裡的若有若無的清香。

3.我其實不必一定要苦苦追尋那一扇已經錯過了的,
只存在在過往記憶裡的門,往前走去,還有多少扇門在等待著我一一開啟,
生命裡還應該有多少不同的驚喜和盼望。

4.生命有那麼繁複,時間有那麼無限,答案就有那麼多樣的可能。

5.大自然裡很多事物都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是人的心情。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星期六早上,我們請了網球教練,九點到十點是爸爸媽媽打,十點到十一點是姊姊弟弟打。

現在的教練,是會在上課十五分鐘前打電話叫學生起床的。因為每到十一點四十五分時,他就會撥手機給下一堂的學生。

我不會讓教練有打電話提醒我的記錄。教練會電話提醒,表示這個學生常遲到,甚至睡過頭。只要我都準時,教練就不會打這個電話了。

上課要教練提醒,在我的標準裡是不被允許的事。姊弟對網球沒有很大的興趣,雖然每週打球超過一年,球技還是要死不活的。只要孩子上課的態度是認真的,球技 沒有進步,我可以接受。上上週,姊姊來上課時,整個匆匆忙忙、披頭散髮。下課後我嚴肅地說:「下次上課要將頭髮綁好,不要穿長袖,怕冷就先穿外套。」網球 是非常激烈的運動,穿長袖打球,擺明了就是想混。

上週,弟弟一進球場,我一眼看到他身上的牛仔褲,又氣得差點當場罵人。孩子做錯事,父母當然可以生氣。這個時候我絕不嘻皮笑臉。

「教練又沒說什麼?」或許這是孩子心裡想的。「我穿牛仔褲也不熱。」這是弟弟實際說出口的。

「不管你熱不熱,網球課穿牛仔褲,就是非常不禮貌的事。不管教練有沒有說,你就是不尊重對方。還有,以後請你們提早十分鐘到,先做暖身運動。」我趁訓話的時候,偷偷加進一條新規定。

我們不能以為付錢的就是大爺。教練教球,除了有薪水可拿,他還有一份對學生的責任。教到不認真的學生,可能比讓他少拿錢還要難過。既然是學生,就要做好學生的樣。你有不請教練的自由,但你沒有讓對方難過的權利。

這週,我和先生出門上課時,他倆還在床上。我幫弟弟撥了鬧鐘,然後對睡夢中的他交代:「鬧鐘三十分鐘後會響,你起床後叫姊姊,煎好的荷包蛋在廚房,麵包在桌上。」

當我和先生的課超過一半,我的腦海中閃過「要不要打電話確認孩子起床了沒」的念頭。但我沒將念頭付諸實行,我反而跟自己說,千萬不要打這通電話。你希望孩子有責任感嗎?那麼你要先給他機會。如果父母什麼事都搶先做了,孩子也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責任感。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分享]

從文藝青年跨足藝能界,蔡康永左手玩藝文,右手搞娛樂。以前他主持《真情指數》、《今天不讀書》,總能將受訪人的內心世界牽引出來,或將嚴肅知識談得有趣;這幾年《康熙來了》中,他犀利直率、諧而不謔的風格更蔚為風潮。
蔡康永的人氣,從他為新書《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宣傳所辦的校園演說可見一斑。幾個小時前就有人排隊,為了讓人潮進場,演講足足延遲了半小時以上,連講台上也席地而坐、擠滿了「搖滾區」的聽眾。
這些學生,都渴望學習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學說話就是學做人
為何要談「說話」?蔡康永開宗明義點出:「貴人不一定能改變人生,外表不一定會決定魅力,但生活種種:報告、開會、道歉、要求加薪、演講、傾聽訴苦,都只跟一件事情有關,就是你會不會說話,你有沒有能力去想像,聽你講話的人是什麼心情,想聽到什麼。」
蔡康永強調,說話不只是「術」。從小在人情世故複雜的大家庭成長,他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跟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跟別人在想什麼,還有,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用一句話來歸納,就是:You are what you say(你怎麼說話,決定你是誰)。
他的理論是:說話形塑自我。說話謹慎,或注重說話品味,才能因此成為謹慎或有品味的人;嘴上愛抱怨,久而久之也將愈來愈像「怨女」。說話既然決定你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與命運,當然要在乎。連帶地,他詮釋「說話之道」時,也從人性出發。
以《康熙來了》為例,「大家一定覺得《康熙來了》是挖人隱私的節目,希望來賓說愈多愈好。錯!其實我最常做的事,是在保護、阻止某些人說得太多。」有時來賓在現場失控「爆料」,蔡康永就會帶著小S設法把話題引開。

文章標籤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那麼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

如果能讓自己從內打破,那麼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於一種重生!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培養孩子敏銳觀察力10大方法

  幾米的理想,從三歲開始,就立誓長大要當一名科學家,這個夢想,從來都不曾動搖過。他是個觀察能力很強的孩子,會很輕易的觀察到周圍環境中細微的變 化,及被其他人所忽視的東西。他的腦子里總是會有源源不斷的十萬個為什麼?比如魚為什麼生活在水里?人為什麼不能像魚一樣呢?火山為什麼會爆發?天空為什 麼會有閃電?肥皂為什麼不能吃?風為什麼能發電?導航儀為什麼能導航...

  我經常被他提問的暈頭轉向,只好說,寶貝兒,很多問題,媽媽是不知道答案的,嗯,媽媽的確不是萬能的,我們得一起看書,從書里尋找答案。

  孩子對于世界的認識,從觀察開始。尤其在美術教學中,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所以,班里畫畫好的孩子往往觀察能力大多比較強,比如白色的石膏, 普通人看只有白色,而在學專業的人眼里,因受光背光的不同,還會有冷色暖色,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白色,還有黃色,紅色,綠色...

  經過訓練的孩子,觀察事物時比較敏銳、正確、細致、完整,對形體區別的判斷、明暗的感覺、空間關系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會逐步加強。觀察力是一種看出對象本質的能力,也就是對當前事物進行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它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下結合繪畫教學及育兒過程的心得體會,談談關于孩子觀察力培養的幾點感受,歡迎交流︰

  1.觀察從興趣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因為對于昆蟲的觀察到了入迷的程度,最後才成為聞名世界的生物學家。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興趣,我們首先要先弄清楚孩子感興趣的東西。

  比如孩子喜歡活動的,有聲音的,色彩鮮艷的,新奇有趣的事物,成人也是如此,靜止不變、色彩灰暗的東西,很難引起興趣。我們在最初幫助孩子選擇觀察對象時,選擇那些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對觀察產生興趣,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的好習慣。

  自從看了法布爾的《昆蟲記》後,幾米喜歡觀察各種昆蟲,有時候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告訴我,他發現螞蟻了,然後會蹲在那里一直看著螞蟻搬家。也喜歡 養昆蟲,曾經一段時間,各種能找到的昆蟲成了他心愛的寵物。幾米養過的昆蟲有蟬、蠶、瓢蟲、螞蚱、螞蟻...甚至蒼蠅和蚊子他都想捉起來養著。除了昆蟲類 的,還養過小雞、小烏龜、小蝌蚪、小鯉魚...

楊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